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基金公告:
余杭农村商业银行-关于继续实行基金申购费率优惠的公告

热销-基金

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单位净值
招商恒鑫30债券型1.0117
招商安心收益债券型1.9016
招商瑞联1年混合型1.0313
招商瑞联1年混合型1.0433
招商核心竞争混合型1.1246
招商核心竞争混合型1.1535
日期:2025-04-29

风险测评

信息公示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 哪些行业成“香饽饽”?

2025-03-11 - 来源:富国基金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强势崛起,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累计上涨17%与28%,领跑全球主要股指。在这波涨势中,南向资金加速涌入成为核心驱动力,其动向备受市场瞩目。那么,南向资金重点加仓了哪些行业?动向背后蕴含着哪些投资启示?

  01

  连续20个月净流入,内资定价权提升

  南向资金已连续20个月净流入港股,累计净买入额近4万亿港元。2025年前两个月以净流入近2800亿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幅超490%。从成交额来看,南向资金占比从2020年的20%跃升至45%,定价权显著增强。

图片

  02

  偏好高股息+可选消费+科技成长,超配TMT

  南向资金偏好“哑铃型”配置:一端是高股息资产,另一端是科技成长、可选消费板块。截至2月,银行、传媒、电子、通信、非银金融行业是南向资金重点布局的TOP5行业,其中传媒、电子、通信分别超配4.6%、4.2%、3.1%。

图片

  03

  从红利到科技,配置“再平衡”趋势凸显

  对比2024年,南向资金净流入的“断层领先”行业为银行,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呈现出明显的向AI相关科技成长领域“再平衡”的特征,反映对AI产业革命的乐观预期。与此同时,尽管高股息风格有所弱化,但港股银行板块凭借稳定股息与资产质量改善,仍然受到南向资金青睐,是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的第二大板块。

图片

  04

  新资金流向浮现,商贸零售与医药行业受青睐

  近期商贸零售、医药生物成资金新宠。近一个月,南向资金净显著加速净流入商贸零售板块,累计478亿港元。受益于AI领域的突破,叠加民营经济利好释放、消费新业态业绩爆发与国内经济基本面修复预期,商贸零售行业投资潜力获得认可,头部优质标的迎来估值重估。AI赋能打开了医药行业前景的想象力,医药生物行业也获得南向资金的持续加仓。

幻灯片4.png

  05

  内资公募对港股持仓上升,聚焦科技与消费双主线

  从机构投资者角度分析,内地主动权益公募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对港股通标的的重仓配置比例提升2个百分点至历史最高的14.4%,重仓持股集中于资讯科技业和非必需性消费,配置比例分别达36%和23%。

图片

  06

  主动权益基金重仓风向标,增持电子行业

  边际变化来看,主动权益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重仓持有的港股中,电子行业占比从2.8%大幅升至10.6%。半导体设备、消费电子产业链成焦点,AI硬件需求与国产替代逻辑推动估值重塑。

图片

  07

  PB-ROE视角下,港股估值优势显著

  从PB-ROE视角来看,港股传媒、电子板块的PB-ROE匹配度优于A股。以传媒为例,港股传媒板块ROE为13.3%,显著高于A股的3.6%,而PB为1倍,显著低于A股传媒板块的2.6倍,价值洼地特征明显,为南向资金提供了更高的性价比投资选择。

图片

  08

  把握AI浪潮下的港股机遇,哑铃策略仍是核心策略

  南向资金的行业轮动,映射出内资对港股结构性机会的敏锐洞察。在DeepSeek掀起的AI产业投资热潮中,拥有大量优质的互联网龙头公司与AI应用产业链公司的港股市场优势尽显。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弱复苏、美联储政策博弈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将在中期构成多重约束。因此,哑铃型配置仍是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核心策略,高股息资产打底对冲外部波动,科技成长博取弹性,兼顾受益于政策预期改善的顺周期方向。南向资金配置的行业分布,也正是这一策略的生动实践。

图片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